并购市场繁荣,我们初步估算2014年产业资本并购发生额可能平均每个月达到了2000亿元(一年债转股规模发生了两万亿元),这将对缓解债务融资的压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经济规模的扩大与经济关系的复杂性直接带动了金融监管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但是其主要目标不外乎二个:一是防范与遏制系统性风险,以确保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在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主导下,统一型金融监管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种风潮,学界亦对之推崇备至,进而多认为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亦必须走一条以金融监管权力集中为导向的统一化道路。
再回过来看,经济的法律分析研讨也并不是由法学人士发起与引导的,相反,是由科斯、卡拉布雷西等经济学家领军的,其标志性成果就是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与卡拉布雷西的《关于风险分配与侵权行为法的一些思考》。如果因为欧美等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大部制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而认为这种模式也必定适合于中国,那么在道理上,其就犯了以偏概全的大忌,且也悖于法律创新所具有的规律,其后果则有可能是南桔北积。他们也有可能是经济支配集团或政治统治集团的代理人,他们关于何谓可欲的社会政策之看法会带有阶级偏见或阶级利益的色彩。在这些国家都另起炉灶之际,我们究竟是何去何从呢?是随波而流,还是淡定依然故我?在各种学说泥沙俱下之时,这是一个必须理论得清清白白的方向问题,对此,分析如下: 其一,金融监管体制废与立,或改与不改,必须尊重国情与金融发展的规律。分业监管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不同机构之间的职责径渭分明、监管有专攻。
根据这一看法,法律并不是立法者所创造的,它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立法者能做的只是发现它并总结它。如果理论在其内部的逻辑性方面能实现滴水不漏,那么其可实践性的程度与效果基本上是可以预见的。首先,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存在着显著的宽松空间。
同时财政政策也将保持积极,由于通胀压力较小,财政政策受到的掣肘较少,这也有利于财政计划的执行更加着眼于长期经济发展。资本账户仍将保持逐步开放,刚刚起步的沪港通也将推进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总体来看,沪港通的相关制度安排表明,中国对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态度仍然是谨慎积极推进。事实上,发电量增长和工业增加值增长之间的差异在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拉大,这意味着能源密集性行业持续疲弱。其中,中央企业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去杠杆带来了通胀下行,也降低了传统投资领域对于资金的需求,这带来了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充裕,目前来看,国债收益率已经下降至数年以来的最低点,但与此同时,实体经济面临的融资成本却仍然徘徊在高位。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货币创造,其实是对于过去十年货币政策执行的重大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央行也面临着如何在未来选择政策工具的不确定性。
2013年全国独立核算的国有法人企业15.5万户,同比增长5.8%。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能够缓解市场对于债务问题的忧虑,同时更加重要的是,《预算法》的修改表明,中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认可地方债务的累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不宜采取一刀切式完全禁止的方式来处理。从资产负债比率来看,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大约为65%,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60%的警戒线,表明负债问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限制国有企业的成长这表明中国在创新和教育上的投入并不足够,同时企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也存在着懈怠。
季度性走势来看,我们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2%左右,下半年则逐步下滑至6.8%左右的水平。事实上,发电量增长和工业增加值增长之间的差异在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拉大,这意味着能源密集性行业持续疲弱。进入专题: 新常态 影子银行 去杠杆化 去通胀化 融资成本 结构调整 货币政策 。由于房地产投资占到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5%,房地产市场的疲弱显著拖累了中国经济增长。
更重要的是,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在今年前9个月就已达到全年1,000万新增就业人口的目标,这也将给政府更大的政策空间,在第12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2015年)推进经济结构的再平衡。而国有企业改革将是2015年值得关注的重头戏,这其中核心的问题在于政府将逐步从一些非战略性行业和竞争相对充分的行业中退出,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整体活力。
财政部公布的全国国有企业的总体规模显示,目前中央企业的规模与地方国企的规模相当,但地方国有企业的平均规模却远远小于央企。同时中国政府也开始布局未来经济发展,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述可以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发轫点。
我们将2015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下调至7.0%,也相信中国政府明年将下调经济增长的目标至7.0%,中国将容忍经济进一步放缓来推动结构改革。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就在于将定价权交给市场,在更加透明的价格体系下,政府部门的话语权将显著减少,这也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化导向的战略转型。——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此外,地方政府的现有债务也需要一定规模的土地出让收入来偿还。资本账户仍将保持逐步开放,刚刚起步的沪港通也将推进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总体来看,沪港通的相关制度安排表明,中国对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态度仍然是谨慎积极推进。地方国企35.1万亿元,同比增长20.1%。
总体来看,中国政府开始容忍更低但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也表明各项改革将成为2015年的重头戏。金融改革仍将成为引领整体改革的急先锋。
在国企改革之外,2015年另一项关键的改革举措将在户籍领域展开,这也是关系到推进城镇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则意味着中国将鼓励资信更好的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将更有意愿服务于中小企业。
习近平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同时总体来看,中国国有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盈利能力不强。
数据显示,全国国企负债总额67.1万亿元,同比增长16.7%,中央与地方基本持平。第三,考虑到中国的去通胀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过剩产能突出等问题造成,中国也需要依赖海外市场来消化这部分产能,从而解决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问题。债券市场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利率形成机制,同时对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带来的压力来说也至关重要。由于政府打击影子银行,从今年年初开始,商业银行的表外融资活动开始下降。
但沪港通安排下,内地资金是否更加青睐市场机制更加完善的香港市场,这会否会带来一定规模的资本流出从而对于内地市场带来压力,值得未来关注。中国在过去数年保持了较低的通胀水平,CPI已经回落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同时PPI也出现了将近三年的持续负增长,这样的一个过程在笔者看来是一个所谓的去通胀化过程。
首先,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存在着显著的宽松空间。在这次被认为是中国领导人首次系统性阐述新常态的讲话中,习近平表示中国经济目前的各项主要指标都处于合理区间。
因此,如何为货币增速定下目标将考验决策层的智慧。在各个行业中,以钢铁、水泥和玻璃为代表的重工业以及建筑设备生产企业,受到房地产市场放缓的影响最大。
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市场放缓所引起,2014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房地产投资下跌了12.5%,显著低于2013年19.8%的增长。——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能够缓解市场对于债务问题的忧虑,同时更加重要的是,《预算法》的修改表明,中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认可地方债务的累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不宜采取一刀切式完全禁止的方式来处理。在过去的十年中,央行通过大幅度的外汇市场干预向市场注入人民币,这成为中国创造流动性的来源,而一旦央行退出外汇干预,那么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已经逐步进入中段,但如何给予金融机构更大的定价自由度,其核心仍然在于对于信用风险的定价。中国央行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化趋势看,1978-199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起伏较大,1994-2000年间则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直至2001年起开始稳步上升,2008年后快速回落。
地方国有企业10.4万户,同比增长5.1%。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对于降低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房地产市场涉及大量的债务问题,房地产市场一旦硬着陆,将严重恶化中国的整体金融风险。
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明,商业银行对企业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仍然在7%左右的位置上,这样的一个水平与今年年初相比仅有大约20个基点的下滑,货币政策执行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结构性障碍。在《预算法》修改后,地方政府被允许通过更加长期的债券市场来逐步取代目前的大量短期银行债务,同时也被要求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这对于解决地方政府债务来说是一个重要且有意义的步骤。